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會學丁
Introductory Sociology (d) 
開課學期
106-1 
授課對象
公共衛生學系  
授課教師
林鶴玲 
課號
Soc1010 
課程識別碼
305 101D0 
班次
03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一2,3,4(9:10~12:10) 
上課地點
社科403 
備註
社工、物治與公衛系優先。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8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61Soc1010_03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個人的喜怒哀樂,與這個社會有什麼關連嗎?為什麼有些人一輩子的積蓄也買不起一間公寓,但是一幢幢上億台幣的豪宅不斷在興建中?為什麼瘦身中心與吃到飽的餐廳都人滿為患呢?為什麼以前大家叫她們「外籍新娘」,現在卻改稱她們「新移民女性」?為什麼百年來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條件、限制工作時間,如今卻興起一股新文化頌揚瘋狂工作、視「朝九晚五為無能者」?為什麼當青少年花大量時間在線上和朋友聊天、互動的時候,社會上卻普遍存在「沈迷電玩使人孤僻離群」的印象呢?為什麼麥當勞、星巴克和好萊塢電影在我們生活中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電視上的國際新聞卻越來越少?為什麼越來越重視個人獨特性的時代,流行樂壇最紅的卻是成員人數越來越多的「天團」?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追求一心多用的加速人生,歌頌慢活的書籍卻越賣越好?社會學引領我們對習以為常的社會生活重新起疑、企圖恢復我們對世界想像力的彈性;同時,對於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以及我們與世界的關連,也提出了探索的方法。

這是一門針對非社會系大學部學生所設計的社會學入門課,這門課不打算系統性地介紹社會學的理論與領域,而是針對社會學家關切的一些根本問題(例如,社會如何可能?人們為何不平等?個人與其身處的組織、社會、世界的關係如何?)從個人經驗出發來觀察、瞭解我們所身處的當代社會以及個人的處境。此外,面對來自科技快速發展的劇烈社會變遷,本課也將以一個單元來探討人們的新處境。
 

課程目標
1. 學生將透過與其他社會科學的比較而了解社會學認識世界的基本原則。
2. 學生將學會如何運用社會學的想像來觀察自己的日常生活、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3. 學生將學習到基本的社會學概念與理論觀點,並嘗試運用這些觀點解釋周遭現象。
4. 學生將學習到個人與社會結構之間如何相互扣連、結構與結構之間的連動關係。
5. 學生將鍛鍊學習批判式的思考、學會辨識隱藏的社會結構力量,並提出可能的假設。
 
課程要求
(1) 準時出席並參與課堂討論(共佔總成績22%)──修課同學應自動按照各週進度閱讀指定教材。準時上課出席是參與的必要條件,加入課堂討論、提出意見與問題等也都是很重要的參與方式。參與部分的評分包括:課堂出席、參與討論情況、課內心得寫作與交流的品質等形式。
 如需請假請直接與助教聯繫,但每次請假需於下週上課前繳交缺課該週指定閱讀文章的心得1頁(請直接email給助教),否則視為缺席。缺席4次以上將請你退選本課。
(2) 期中考(24%)
(3) 期末考(24%)
(4) 兩個作業:詳細說明請見作業區
(5) 加分閱讀心得:無論是憂慮平時考試或成績不佳,或是希望能做更多自主學習,同學可以在課程要求之外,從課程網頁公布之閱讀書單中挑選一本書,閱讀後撰寫1500字以內的心得報告給助教,每份心得報告最多可加總成績2.5分(加分根據"心得報告分數*2.5%"計算,例如,80分則加總分2分)。全學期最多可加分2次。1/1之後不再接受繳交。

 上課時禁止使用筆電、手機等上網科技物;如有特殊需要,請事先向助教說明徵求同意。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week1.【課程簡介•前言】9/11

week2.【社會學的想像】9/18
Allan Johnson著,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2001,《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第1章「森林、樹群、還有那件事」。台北:群學。自覓
Korgen, Kathleen Odell and Jonathan M .White.趙倩譯,2014[2010]. 《進擊的社會學家》「社會學觀點以及社會學、民主與公民參與間的關聯」,頁1-21。台北:群學。

參考閱讀:
C. Wright Mills著,張君玫、劉鈐佑譯,2006,《社會學的想像》〈前景〉。台北:巨流。

week 3.【文化•社會化】9/25
《見樹又見林》第2章「文化—符號、觀念和生活種種」。自覓
李廣均 (2006)〈志明和春嬌:為何兩「性」的名字總是有「別」?〉《台灣社會學》12:1-67。Ceiba

參考閱讀:
Solomon, Andrew. 2015[2013]. 《背離親緣》「孩子」,頁1-50。台北:大家。

week 4.【社會互動】10/2
Erving Goffman著,徐江敏等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導言〉。台北:桂冠。
Kate Fox,2004[2006],《瞧這些英國佬:英格蘭人的人類學田野報告》〈引言:本土人類學〉、〈理毛式言談〉,頁9~33、50~76。台北:貓頭鷹。

week 5.【國慶放假】10/9 作業1繳交期限:10/8

week 6.【偏差行為】10/16
古川誠, [2006]2008,《基礎社會學》第8章「社會的病理」,頁143-159。台北:群學。
夏傳位,2008,《塑膠鴉片》「掀開卡債族的面紗」頁39-70。台北:行人。
沈阳网,王晓易訪談「潘绥铭:研究中國紅燈區最大的危險是被小姐愛上」2014.2.25(請自行上網閱讀:http://news.163.com/14/0225/16/9LUM8RO80001124J_all.html)Ceiba

week 7.【階級】10/23
《見樹又見林》第3章「社會生活的結構」。自覓
蘇國賢,2009,《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5章「階級與階層」。
藍佩嘉,2016,《階級世代: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推薦序:拉拔孩子長大,需要整個村落的力量〉。衛城出版。

參考閱讀:
駱明慶 2002〈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和城鄉差異〉《經濟論文叢刊》30(1): 113-147。

week 8.【性別】10/30
大和禮子,2006[2008],《基礎社會學》,第14章「性別論的基礎」。
張晉芬,2002,〈找回文化:勞動市場中制度與結構的性別化過程〉《台灣社會學刊》第29期,頁97-125。(Ceiba)
陳婉琪「一堵打不破的牆:從高中女生程度落後談起」(2013.11.25)〈巷仔口社會學〉(請自行上網閱讀:http://twstreetcorner.org/2013/11/25/chenwanchi/)(Ceiba)

參考閱讀:
張娟芬,1998,《姊妹『戲』牆》第一部份:異性戀霸權。台北:聯合文學。

week 9.【期中考】11/6

week 10.【家庭、婚姻與親密關係】11/13
喻維欣,2009,《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8章〈家庭〉。巨流。
楊靜利(2014.1.6)「同居、婚姻與生育:人口學觀點的多元成家」〈巷仔口社會學〉(請自行上網閱讀: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4/01/06/yangchingli/)Ceiba
李瑞中,現代家庭評論短文數篇:「不婚不育年輕人未必茫然」、「怨偶離婚,可以拯救生育率」、「同居伴侶權益立法保障」、「懲罰小三,廉價的心靈緩解」。

參考閱讀:
Lynn Jamieson,蔡明璋譯,《親密關係:現代社會的私人關係》,第2章〈從家庭到性與親密關係〉。台北:群學。

week 11.【組織與工作】11/20
Ritzer, George. 2002[1993].「麥當勞化與麥當勞化的先驅:從鐵牢籠到速食工廠」《社會的麥當勞化》,頁41-72。
Ehrenreich, Barbara,林家瑄譯,2010.《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Nickel and dimed: On (not) getting by in America. Macmilla)。「序章:準備開工」、「第一章:在佛羅里達州當服務員」,頁5~65。台北:左岸文化。

參考閱讀:
吳偉立,《血汗超商:連鎖加盟如何成為鏈鎖枷盟》「櫃臺後的故事」頁85~107。群學。

week 12.【媒體與新媒體】11/27
Pierre Bourdieu,林志明譯,2002《布赫迪厄論電視》第2章:〈不可見的結構及其效應〉。頁57-101。麥田。
Clay Shirky,李宇美譯,2011《鄉民都來了:無組織的組織力量》第3章「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貓頭鷹。
danah boyd,陳重亨譯,2015[2014]《鍵盤參與時代來了!》(It’s Complicated: The Social Lives of Networked Teens) 第3章「成癮:社群媒體如何迷倒青少年?」pp. 127~59。時報。

week 13.【集體行動•民主政治】12/4
Eli Pariser,宋瑛堂譯,2012,《搜尋引擎沒告訴你的事》第5章「公共事務靠邊站」,頁129~153。左岸。
Clay Shirky,2011,《鄉民都來了》第6章「集體行動和機構挑戰」

參考閱讀:
黃厚銘主編,黃上銓等著,2016,《婉君你好嗎?》第7章「魯蛇的公民覺醒:從一人到場到50萬人上街頭」。群學。

week 14.【科技與勞動】12/11 作業2繳交期限:12/10 分組課堂成果報告
Ryan Avent, 張美惠譯,2017,《二十一世紀工作論》「前言:二十一世紀的生活與勞動」(pp. 17~44)、第1章:「通用技術」(pp. 47~63)
Judy Wajcman,王寶翔譯,2017,《縮時社會》(Pressed for Time: The Acceleration of Life in Digital Age),第5章:「做家事時間」,頁144~173。新樂園。

week 15.【移動科技】12/18
吉見俊哉、蘇碩斌譯,2009,《媒介文化論》第12講「行動電話改變了都市面貌」。群學。
Sherry Turkle,洪世民譯,2017,《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Alone Together: 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第8章〈永不斷線〉、第9章〈被束縛著長大〉。時報出版。
林鶴玲《在一起孤獨》「推薦序:從數位歡宴到異化牢籠」,頁12~18。

week 16.【休閒生活】12/25
Jane McGonigal,閭佳譯,2016[2015],《遊戲改變世界,讓現實更美好!》(Reality Is Broken: Why Games Make Us Better and How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引言:遊戲,通往未來的線索〉、第2章〈快樂工程正火紅〉、第11章〈參與式經濟〉,頁9~24,245~273。橡實文化。
Judy Wajcman,王寶翔譯,2017,《縮時社會》(Pressed for Time: The Acceleration of Life in Digital Age),第1章:「高速社會:生活步調真的在加快嗎?」,頁26~54。新樂園。

week 17.【開國紀念日放假】1/1

week 18.期末考 1/8
 
參考書目
參見課程大綱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出席及參與課堂討論 
22% 
 
2. 
期中考 
24% 
 
3. 
期末考 
24% 
 
4. 
作業1(個人作業) 
12% 
 
5. 
作業2(分組作業) 
18%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1  課程簡介•前言 
第2週
9/18  社會學的想像 
第3週
9/25  文化•社會化 
第4週
10/02  社會互動 
第5週
10/09  國慶放假 
第6週
10/16  偏差行為 
第7週
10/23  階級 
第8週
10/30  性別 
第9週
11/06  期中考 
第10週
11/13  家庭、婚姻與親密關係 
第11週
11/20  組織與工作 
第12週
11/27  媒體與新媒體 
第13週
12/04  集體行動•民主政治 
第14週
12/11  科技與勞動 
第15週
12/18  移動科技 
第16週
12/25  休閒生活 
第17週
1/01  開國紀念日放假 
第18週
1/8  期末考